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对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而文化思想是其不可或缺、特别重要、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二、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成果,也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视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意涵。由此“两个结合”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前沿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两大段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两个结合”,其中关于“高度契合性”“贯通融通”“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诸多重要论述,给人以深刻启示启迪。
巩固文化主体性就要坚守好魂脉和根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魂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根脉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牢牢扎根,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并且互相成就。魂脉和根脉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东西,而是统一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中的,其结果是一个,即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新的文化生命体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之魂,也体现中华文化之根,是魂脉和根脉的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高校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贯彻落实。特别在审查调查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让犯错误的同志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性质,触及灵魂。二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上贯彻落实。监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足党情、国情和高校具体的实际,要真正做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避免出现机械照搬的监督方式、要在监督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单位和行业特点的监督方式。三是在廉洁文化建设上贯彻落实。要深入研究、总结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运用党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廉洁文化教育干部,引领年轻干部和青年学子。持续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厚植不想腐的土壤,培育有自己单位和行业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网评员:刘轶